非遗焕新彩 年味更悠长

小刘

东南网1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 通讯员 李泽波 文/图)

非遗焕新彩 年味更悠长
(图侵删)

1月28日晚,央视总台春晚遇上首个“非遗版”春节,精彩不断。从开场视觉秀《迎福》短短1分钟展示16种非遗技艺,到压轴曲《难忘今宵》融入戏腔老歌新唱;从主会场鼓槌翻飞、气势如虹的《潮汕英歌舞》,到无锡分会场主持人手中满是江南韵味的团扇……百余种非遗元素以鲜活的面目出现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眼前,一场文化味满满、年味浓浓的盛宴温暖了屏幕内外的每一颗心。

在福建,非遗与年味的融合也别具一格。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建的漳州木版年画、灯彩(泉州花灯)、龙舞(大田板灯龙)等9项与“春节”相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同参与申报。2025年春节期间,福建各地推出216场非遗主题活动,为海内外游客和人民群众打造了一个接地气、聚人气、迎福气的非遗新年。

显然,从国家到地方,从线上到线下,非遗已经成为当代春节图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注意力稀缺时代,众多非遗项目能够借助春节这一全球性文化符号,以更加集中、直接、生动的方式与大众见面,其传播力、影响力明显增强。这不仅为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各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如此,非遗才能真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让非遗与春节这对好搭档继续“走花路”,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比如,丰富春节期间的非遗活动形式,鼓励各地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品牌活动,增强非遗的文化影响力;加强非遗与科技的融合,利用VR、AR、AI等现代科技手段,为非遗的展示、传播提供新的方式和渠道,增强节日氛围、丰富节日体验;促进非遗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非遗主题“年味游”线路等。

中国汽车占全球份额回升到32% 7月汽车出口量与总额创新高

甘肃临洮“巾帼工作室”多举措化解婚姻家庭纠纷

电影《重生》8月16日全国上映

北京证券交易所2023年新增77家上市公司

重庆电子终端全球优势产品培育范围名单出炉 涉及这些“硬科技”

山东省诸城市:“娘家人”搭鹊桥 80多名青年“赴会”找对象

台湾花莲近海发生4.6级有感地震

为何一定要到太空做实验?专家回应!

多地警方严查肆意传播“打死人”谣言的扰序行为

福建莆田市总工会开展新思想“沐浴智匠”宣讲活动

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国企:华阳集团旗下3家单位受省总工会表彰

福建晋江西滨镇一农场在建项目发生坍塌,尚有1人被困,正全力搜救

非遗焕新彩 年味更悠长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春节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