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了《关于“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的公示》,全国共有66个案例入选。2021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明确在非遗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基础上,继续推动非遗工坊(原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重庆有3个案例入选,分别是:荣昌夏布:传统技艺助力多点灵活就业、酉州苗绣:居家就业也有锦“绣”前程、彭水苗绣:苗乡工坊里的锦“绣”前程。这些非遗工坊都有哪些亮点?一起来看看。
荣昌夏布:传统技艺助力多点灵活就业
鲁渝共建石柱县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荣昌夏布织造技艺”,以石柱土家文化旅游资源为创意核心,研发销售非遗文创产品,实现传统技艺经济转化,并以产教融合方式培养新农村手艺人,助力群众多点灵活就业。
石柱县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 市文化旅游委非遗处供图
工坊具备生产研发、展示展销、培训体验、主题展览、行政办公、艺术家驻留等功能,重点吸纳本地易地扶贫搬迁户、困难家庭、留守妇女用工,直接带动58人进入工坊稳定就业,间接带动全乡126人灵活就业,人均月收入达1500-4500元。目前,该案例已在重庆城口县、丰都县、荣昌区及广西巴马复制推广。
酉州苗绣:居家就业也有锦“绣”前程
酉阳县酉州苗绣非遗工坊于2019年建成,依托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酉州苗绣,通过系统培养、合理分工、市场运作及合作创新等方式,累计开展非遗技能培训600人次,带动370余名困难群众、残疾人、老人、留守妇女通过工坊就业、居家就业、零散加工等方式实现了就业增收,实现年订单数近5.7万余笔、工坊收入达860余万元。
酉阳苗绣 记者 唐小堞 摄
产品从2019年到2021年连续三年获得“重庆好礼”金奖,入选重庆外事礼品,作为“一带一路”“上合峰会”国礼走向80多个国家。
彭水苗绣:苗乡工坊里的锦“绣”前程
彭水苗绣非遗工坊于2018年建成,依托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彭水苗绣,传承非遗技艺、带动就业增收,一直践行乡村振兴的使命。
彭水苗绣 市文化旅游委非遗处供图
由重庆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彭水苗绣传承人李绍玉授课,组织当地留守妇女和低收入群众学习苗绣技艺,以订单式生产方式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并通过开展非遗与旅游融合、与高校及企业合作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拓宽推广传播领域。先后开展苗绣技艺培训24期,培训人员803人次,解决居家就业200余人,实现年产值160余万元。
上游新闻记者 唐小堞
编辑:杨虹
责编:吴金明
审核:冯飞
仪式感拉满!今天是第23个中国记者节,做个“超有态度的人”!
总统候选人被枪杀!这国总统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大选如期举行
天上的水稻吃起来更甜?一起了解“太空水稻”和普通水稻的不同点
国台办:走正道还是走邪路,是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